本期导读:
◆ 山西赛区唯一全国一等奖!我校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获批2023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我校与省文物局共建“音乐文物艺术传播与应用研究”科研基地
◆ B+!B!我校在2012-2022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两类竞赛指数表现优异
◆ 我校科研成果助力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 全国第40!省内首位!我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0项
◆ “中北大学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获批“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 本届山西唯一入榜高校! 我校首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
山西赛区唯一全国一等奖!我校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我校6名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这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中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一等奖,同时也是本届决赛山西赛区获得的唯一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中国数学会举办,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共有32个赛区968所高校218823人报名参加,从中选拔748人进入决赛(实际参赛人数732人)。我校航空宇航学院詹扬同学以82分的好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非数学类),全国排名第5,这也是本届决赛山西赛区获得的唯一全国一等奖。该校数学学院李鹏飞、操新亮两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数学类),航空宇航学院李承培同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李思槺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非数学类),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许家成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非数学类)。
因为疫情影响,赛前,数学学院竞赛教练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参赛学生辅导答疑,参赛同学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校本科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也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展现。
我校获批2023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申报的《“两融通六协同”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成功入选。这是我校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获得的又一项重要成绩。
学生工作部自2019年规划建设该项目以来,聚焦学校心理育人的客观困境和现实需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注重顶层设计和资源力量整合,逐步打造形成了以学校为主轴,社会和家庭力量为助力的“两融通六协同”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两融通”就是不断推进课内显性教育与课外隐性教育两个载体融通,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六协同”就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熏陶协同,健全课堂教育体系;线上宣教与线下活动协同,完善教育引导阵地;学校与家庭协同,深化家校合力育人;集中摸排与常态关注协同,主动谋划应对危机;“盯”“管”“服”协同,切实管控风险隐患;危机干预与转介诊疗协同,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学生工作部以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为引领,先后自主编写《大学生心灵成长引航 理论与实践》教材,开发制作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首创性地提出“1+3对一”的心理异常学生群体帮扶模式,申报获批《课内外融通的大学生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研究》《课内外融通协同一体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和《课内外融通线上线下协同的心理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等省级课题,总结凝练出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育人系列做法和经验,也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和受益面,提高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识别、预防、干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构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体系,引领全校师生不断谱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篇章。学生工作部将以精品项目建设为契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品牌,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教育部从2019年正式启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的遴选工作。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每年立项100项,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十大育人”体系的功能,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持各高校探索建设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项目。
我校与省文物局共建“音乐文物艺术传播与应用研究”科研基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及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拓展山西音乐文物传播与应用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实现“艺工融合”。近日,“音乐文物艺术传播与应用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艺术学院一楼东厅举办。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副校长赵贵哲出席并致辞,共同为“音乐文物艺术传播与应用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中北大学)”揭牌,为科研基地主任颁发了聘书。
省文物局及省直文博系统主要负责人、国内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及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骨干、学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
省文物局文物科技处处长张晶晶宣读了《山西省文物局关于公布2023年省级文物科研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 》;“音乐文物艺术传播与应用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中北大学)主任、我校艺术学院院长王燕平作表态发言。
在学术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张兵,我校原副校长韩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研究员霍錕,云冈研究院研究员赵昆雨5位发言人分别以《从“大艺术”维度窥究晋地音乐文物的先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音乐文物保护与挖掘》《从音乐考古谈“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音乐文物研究与活化利用刍议——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为例》《戎华兼采,鲜卑当歌——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中的鲜卑因素》为题展开深度讨论并分享观点。
此次合作依托山西省文物局宝贵资源及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艺术传播、应用研究赋能山西音乐文物,实现”艺工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研、创、转”一体化艺术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将充分利用“理论高地”“科技前沿”“资源富矿”等各自优势,共同提升山西音乐文物展示传播水平,充分展现我省音乐文物的价值和魅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B+!B!我校在2012-2022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两类竞赛指数表现优异
近日召开的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首次共同发布2012-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研究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类竞赛研究报告》,我校计算机类竞赛状态数据(前54%)中位列全国top12%(B+),居全省首位;创新创业类竞赛状态数据(前54%)中位列top18%(B),为全省第2。
据悉,本次《研究报告》采集了26项高校计算机类竞赛共216640条数据(其中参赛数据188945条、获奖数据128329条)和22项高校创新创业类竞赛(共有获奖数据49013条),时间跨度为2012-2022年。研究对象为在计算机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奖本科院校,覆盖本科院校1000余所,从获奖贡献、组织贡献两个维度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以研究报告方式发布研究结果。
近几年,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以学科竞赛、大创项目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生涯教育,逐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及学科间的协同,构建结构多样、协同合作、交叉培养的新机制。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把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全力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创新创业实践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向着“双一流”目标坚定前行。
我校科研成果助力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
近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为推动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仪器与电子学院刘文怡教授团队为该项目给予了重要技术支持,中车长客给发来感谢信。
据悉,在中车长客牵头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及技术路径研究”中,刘文怡教授、王红亮教授以及张樱子老师等在“轨道及地面线圈系统监测”关键技术突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高温超导电动磁浮车辆运行过程中处于高速、振动、强磁等复杂环境,该团队基于“恶劣环境下动态测试技术”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搭建了一套强磁环境地面数据采集系统,为后续工程化样车提供数据积累,高质量地完成了这套全要素试验系统技术攻关工作。
全国第40!省内首位!我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0项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我校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3个企业达成合作项目40个,获批项目数量位列全国获批高校第40位,继续保持全省高校首位。
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招生与就业工作部与各学院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各学科专业带头人、就业辅导员、专业教师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磋商合作事宜。本次成功获批的40个项目中,包含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24项、人力资源提升9项、定向人才培养培训6项、重点领域校企合作1项,合作用人单位涉及国防科技、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网等9个行业。在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中,我校已获批20项,加上此次获批项目,目前累计获批供需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60项,项目立项数量居山西高校首位。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成功立项,为学校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加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出了新的道路。学校高度重视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工作,把项目申报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与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校“十全育人”重要内容。学校将与对接单位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落细合作内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同时,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育人氛围,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中北大学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获批“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近日,我校整合“兵器装备陈列室”“刘鼎文化园”“军工文化艺术团”等军工文化资源建设的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被山西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山西省国防科工局认定为“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这是对我校军工文化教育工作的肯定和推动。
我校作为一所熔铸红色基因、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享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誉,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我校不变的红色基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校的根本育人使命。2013年学校获批建设中北大学中国军工文化艺术团,充分发挥学校艺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创作展演系列军工文艺作品;2017年通过中国军工文化园、中国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证。是全国唯一拥有3项军工文化认证项目的高校。学校“兵器装备陈列室”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建设,已成为包括高炮陈列室、地炮陈列室、轻武器陈列室、弹箭陈列室、装甲陈列室等多种武器装备展示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新生入学,所有学生都要通过参观“兵器装备陈列室”,了解波澜壮阔的人民军工发展史,感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信仰、“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军工精神,帮助学生扣好“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第一粒扣子,凝聚起学生履行神圣使命、投身军工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学校依托“兵器装备陈列室”开发建设了《军工文化概论》《军工精神概论》《军工楷模概论》等“军工系列”课程,通过智慧高教、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等多个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学习。通过在线教学和直播教学讲授人民军工发展史、武器装备研制史、武器装备结构原理、武器装备作战运用及经典战例等内容,既增长了学生的兵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军工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近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军工历史文化挖掘、研究、阐释和军工文化作品创作、传播一体化的军工文化教育体系,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社会来访接待、文艺作品传播等渠道传播军工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文化引领作用。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按照“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军工事业的发展历史,进一步加强中北大学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军工文化教育形势,全面加强“兵器装备陈列室”“刘鼎文化园”“军工文化艺术团”“‘人民兵工第一校’旧址”软硬件建设,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VR、AR技术,探索建设人民军工发展史虚拟展厅,网上武器装备虚拟展厅等,着力将“中北大学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成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让社会公众了解军工,认知军工,热爱军工,爱党爱国,为培养高素质国防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本届山西唯一入榜高校! 我校首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我校共有2项发明专利预获优秀奖,分别是:“大规格大高径比镁合金铸棒短流程大变形制坯方法”(张治民、董蓓蓓、孟瑛泽、于建民、王强、孟模)和“一种气室封装一体化的红外气体传感器”(谭秋林、陈媛靖、杨明亮、熊继军、薛晨阳、张文栋、刘俊、李超)。据悉,此届专利奖全国共有81所高校入选,我校位列第25位(并列第41位),是山西省唯一入榜高校!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级别荣誉,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认可,旨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本届评选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优先推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等方面形成的核心专利。本届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预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782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预获奖项目45项。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在知识产权布局、保护、运用、管理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强知识产权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致力形成从专利创造到运用的闭环管理体系。实施学科建设“项目制”,专项支持中国专利奖、成果转化项目等,一体化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形成以转化为目标的发明专利激励机制,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引导运用知识产权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推动我校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