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中北大学“双一流”大学创建工作简报(二十四)

发布日期:2021-12-01    点击:

编者按:2020年12月中旬,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厅字[2020]70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学校特建立信息机制,向上级部门定期总结报告工作进展,以便于上级指导工作,同时督促激励全校各单位和广大师生真抓实干,创先争优,推动文件精神落地见效。

 

本期导读:

    我校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奠基开工

    我校16项成果获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首次线上专题培训会举行

    我校学子在各类竞赛中再创佳绩

    我校“马铁华创新工作室”荣获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我校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奠基开工

2021年9月7日,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我校“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11月29日上午,我校举行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奠基仪式,这标志着我校首个“国字号”实验室建设工程正式动工,为将实验室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袁春田及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副处长陈红科,我校领导沈兴全、熊继军、曾建潮、雷锋斌、贾维河、赵贵哲、李东光、刘俊、蔡江辉,省部共建动态测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栋、承建方山西四建集团副总裁郑永春出席奠基仪式。

马骏讲话指出,中北大学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实验室所支撑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中北大学是乃至山西高校中都是优先支持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潜力大、势头好、干劲足。希望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建设运行中,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本领域前沿和学科特色,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提高创新发展支撑能力;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服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大力培养聚集高水平人才。同时,中北大学要在平台条件创建、人才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为实验室建设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北大学“双一流”大学创建,并在“1331工程”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实验室建设运行和仪器科学大楼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袁春田宣读了科技部批准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的文件。

校党委书记沈兴全表示,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校创建“双一流”大学、仪器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力量,是我校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学校将举全校之力,筹集资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改善研究人员办公、实验条件;建立职称评定特区,加大“太行学者”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开放合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使实验室成为高端人才汇聚高地、高端产业融合高地、卓越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依托基地、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与区域创新发展引领阵地,为推动学校创建“双一流”大学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

张文栋宣读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校长熊继军主持仪式。

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162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主要解决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动态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用房短缺问题,支持我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尽快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支撑动态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校创建“双一流”大学。

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月开始培育建设,立足于研究开发极端环境下动态过程参量原位测试的方法、技术和仪器,解决动态测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主战场。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动态测试理论与校准、固态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复杂环境微纳传感及集成测量系统、多维场动态信息重构、极端环境测试与仪器五个稳定且相互支撑的研究方向。实验室始终围绕新机理,新方法,新仪器开展研究,发现了介观压阻新效应,提出了准δ校准、自适应压缩存储,测试信息熵,半捷联姿态测量等新方法,研制了高灵敏各类特种力学传感器及高可靠存储测试系统,解决了极端环境、强耦合干扰下“测不了,测不准,活不了”的难题,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海底观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海、陆、空、天4个军兵种提供了上万套产品,成果转化超过10亿元,为山西的智慧矿山,智能装备,半导体,通用航空等14个新兴产业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动态测试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国家重大需求和山西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国家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仪器专项和重点项目、军委基础加强等高水平项目300余项。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近5年,科研超过经费10亿元、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著作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0项。

 

 

我校16项成果获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我校16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8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适时总结并推广教学实践的先进经验与成果,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在人才培养上的与时俱进。

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我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特色与成效,也是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充分肯定。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山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首次线上

专题培训会举行

为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1月7日,作为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由我校组织开展了首次线上专题培训。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郭小良作应邀做专题报告,近2000人参与了线上培训。

作为教育部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及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秘书长、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于歆杰以《课程思政是什么?怎么做?》为题,分享了《电路原理》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经验。他强调,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正能量,身教大于言传,教师要努力做一名“真人”,讲好中国故事、人类故事、人生故事,恰当运用反面故事;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建构知识重新再发现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走进红色新闻历史现场》负责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郭小良以《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四轮驱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题,结合延安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介绍了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支撑的内容体系、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支撑的教师培养体系、以课程实践育人为支撑的实践体系和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他建议,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打造课程思政特色品牌课程。

此次培训为全省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报告引起广泛共鸣,大家纷纷通过“弹幕”形式发表见解。

 

我校学子在各类竞赛中再创佳绩

11月19日至21日,“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3支队伍报名,提交作品411件。通过初赛的激烈比拼,最终有来自3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37支参赛队伍入围总决赛。我校由关世玺教授指导,由刘洋、沙业典、车悦、徐向东等研究生完成的“空间飞网捕获系统”项目团队,在大赛中表现优异,荣获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成为了山西省唯一进入决赛并获奖的队伍,同时我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11月21日,“杰瑞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圆满结束,经线上评审、线上分组答辩及“创新之星”答辩三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我校由崔宝珍老师指导,彭智慧、范伟、胡健、王浩楠、高乐乐五位研究生组成的“勇闯到天涯”代表队,以参赛项目“可伸缩式太阳能光伏板自动清洗装置”,获得大赛三等奖。

11月15日,教育部2021年第十五届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举行。我校仪器与电子学院马月轩、周宸正、向梦辉三位同学组成的“芯心相音”团队喜获全国特等奖1项。是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我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自大赛启动以来,开展动员宣讲大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广泛宣传,通过校赛选拔,共有26支队伍参加山西省省赛,涉及自由探索、离散行业自动化和流程行业自动化、数控数字化双胞胎-虚拟调试4个方向,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7项、省级三等奖8项。

近日,“2021 Annual AIChE Chem-E-Car Competition(2021年度AIChE Chem-E-Car竞赛)”线上竞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队伍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由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电子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组成的“丹凤朝阳”竞赛队在比赛中荣获“Performance Competition(性能比赛)第二名”“SACHE Safety Award(最具安全奖)”“Golden Tire Award(金轮胎奖)”“Most Consistent Performance(最持久表现奖)”“Best Car Name(最佳队名奖)”等五项大奖。 这是我校首次入围国际赛,也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11月15日,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奖奖项正式公布。我校学子顽强拼博,超常发挥,最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7项的优异成绩,国家级一等奖数量位居山西高校首位。

 

 

我校“马铁华创新工作室”荣获

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日,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和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决定》,我校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马铁华创新工作室”荣获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这是我校首次荣获此称号。

马铁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学校为服务我国动态测试需求所创建的。带头人马铁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省政协委员,荣获省劳动模范、省科技功勋等称号,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成员由电气、仪器、控制、机械、力学、软件等多学科交叉的32名中青年教师组成,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工作室多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出版《新概念动态测试》学术专著,得到多位院士专家高度评价。研究的测试仪器及技术应用于兵器、航天、航空等领域,解决了弹箭发射、飞行、侵彻爆炸等过程中“测不到”“测不准”“测不可靠”的技术难题。

目前,工作室与航天三院紧密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组建研发团队,正开展时速达1000km的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技术研究,总投资10个亿。

荣获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既是对“马铁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认可,也是团队成员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平台和载体。“马铁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和嘱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我省综改转型、创新生态建设勇蹚新路。

版权所有:中北大学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