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对我校办学特色、发展成就进行专题报道——中北大学:太行山下传薪火

发布日期:2021-12-08    点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山西篇

依龙山,傍汾水。

一进中北大学的校门,彭德怀横刀立马的青铜塑像,威风凛凛。

一条军工铁路穿校园而过。

80年前,第一支红色工程师队伍从这里出发;80年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学校几经变迁,筚路蓝缕;80年后,学校军协作训队的检阅口号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太行精神始终是这里的文化之魂。

1940年前后,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八路军一面对抗日寇的疯狂扫荡,一面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对武器弹药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国兵工生产愈加迫切。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提出,在武器弹药问题上,要“自力更生,自己创造”。他亲自给延安发电报,提出要建设一所兵工学校,培养军工人才。

一年后,在黎城县看后村,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诞生了,规模虽小却被寄予厚望。因校址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区,故称太行工业学校,隶属于八路军总司令部。首任校长刘鼎协助方志敏在资料、技术、设备短缺的条件下为红军部队建造了三门“小钢炮”,这三门炮被认定为我军的第一批火炮。

在血和火的洗礼下,学校为党培养了400名中高级专业人才,吹响了我党科教强军的第一声号角,有力支持了解放区工业建设,迈出了为国防工业体系奠基的坚实一步。

1943年9月,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参谋长从晋东南抽调军工工人和技师奔赴延安,同时接收大型军工企业。部分教师留在太行根据地赓续着人民兵工教育的薪火,见证着学校一步步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北大学。

“人民军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奉献史。”中北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说,“我们要将太行精神转化为深厚的教育资源和无穷的力量源泉,继续保持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勇气,在新时代争创一流,砥砺奋进。”

在国防工业领域,中北大学被称为“兵工七子”。一代又一代的中北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国之重器掌握核心技术”这一神圣使命写在旗帜上。中北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兵工典范:从我军第一支步枪、第一门单兵火炮、第一种烈性炸药,到新时代的复兴号列车、港珠澳大桥、北斗系统、科技冬奥……都镌刻着中北人开拓创新的脚印。截至目前,学校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系列工程,已获得10余项国家科技奖二等奖,3D打印、紫苏产品精深加工、铝镁合金等一大批成果在山西落地转化,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办学上,中北大学弘扬军工文化,打造“军工思政”,聚焦“党史+军工史+校史”,推出了“人民军工”国防素质通识类思政示范课,实现了“理论+访谈+实践+研学”的创新探索;开设“大国兵器”综合国防素质培养课,邀请王泽山等12位两院院士领衔主讲,展现军工人身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在青年学子中凝聚起“强军兴装”的精神力量。

各学院的党建工作亦亮点纷呈,艺术学院用舞台剧打造党史学习的“沉浸式教育”,软件学院通过编程将党日活动延伸到线上,机电工程学院在党支部设置导师制、倡导朋辈沟通……

继往开来,为党为国“谋大事”,正是中北人矢志不渝的办学追求。

 

版权所有:中北大学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